未来三年,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情况将全面凸显,而其后果至少将影响未来二十年的中国经济。
第三,周边局势不太稳定。那么,如何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呢?为此要做到九个一体化: 第一,思想认识一体化。
还有供给边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大,也对经济增长形成约束。要防控债务风险,很多地方再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就受到了限制。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的增加等也不会在短期内很快取得效果。事实上,最近国务院已开始采取稳增长措施。客观地说,现在推进改革的经济社会环境并不太理想,如在经济泡沫没有挤出的情况下推进改革会面临一些特殊的难题。
按照新的考核导向,地方政府可能不再像以前那样以追求GDP的增长为主要目标,这对经济增长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二是,2014年我们仍然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过去强调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基础性作用,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但都不能最大限度提高市场效率。
第三个亮点:清晰界定政府职能和作用 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绝不是否定或弱化政府作用。三是后果严惩的2个制度:(1)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同时,只有界定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政府不越位,才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解决目前政府职责越位、缺位、不到位并存的问题。确定了改革的基本思路:第一,明确事权,平衡事权与财力,上收部分事权。
第九个亮点: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体系改革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守住底线,二是问题导向,三是试点先行。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
这也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相适应,国企改革的方向是更多发展成国有资本控股或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按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原则,建立覆盖全部国土空间的用途管制制度,不仅对耕地要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对天然草地、林地、河流、湖泊湿地、海面、滩涂等生态空间也要实行用途管制,严格控制转为建设用地,确保全国生态空间面积不减少。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二是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
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过去我们说现代化,是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角度提出的,而新目标是从制度层面提出的现代化,丰富了我国现代化的内涵。对碎片化的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调整。(5)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三是抓住了我国现实经济问题的根本。党的十五大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没有与公有制经济放在一起讲。
健全用途管制,守住耕地红线,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比价土地流转是否应该大力推进?农村的信贷需求是否被抑制?如何激活农村的信贷需求?围绕这些问题,与会专家对包括中国经济时报在内的众多媒体进行了解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调查数据显示,土地流转活跃地方的土地闲置率大大低于土地流转不活跃的地方,也就是说,土地流转将降低土地闲置率。2011年,只有8.1%的农村家庭把自己的土地出租出去,而到了2013年,这一数据已经达到了12.9%。我觉得从这些数据也可以看到未来的需求,就是有序开放土地市场,促进土地的流转。第一轮调查完成于2011年,调查户数为8438户,样本分布在8个省、80个县、320个社区之中。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认为,尽管目前赋予了农民多项权利,但这些权利由于无法形成抵押物,也没有形成对这些抵押物的相应处置机制,使得农民的信贷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其中,低收入农业家庭有农业生产信贷需求的比例达到52%。
调查发现,土地流转活跃的地区,农业产值明显较高。从2011年到2013年的两年间,土地流转变得活跃。
农村信贷需求是非常大的。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表示,现在有关部门怕土地大规模地流转及开放土地市场会造成问题,但是没有看到不开放土地市场、不促进土地的流转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也会对农民收入和未来收入的提高形成阻碍。
以工商业经营贷款为例,若土地能够抵押,则抵押后估计获得贷款的概率将比目前获得的贷款概率提升18.3%。《报告》是在两轮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表示。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说。有25%的家庭的土地是闲置的,这些家庭没有种地也没有租出去,它就闲在那。而从家庭角度来测算,土地闲置的家庭数占家庭总数的比例已经接近四分之一。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进入专题: 农地流转 。18亿亩红线我们在坚守,但坚守后面还有大量的土地在闲置,这是需要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城市居民是消费者,农村的居民不单纯是消费者,更是生产者,不管是农业生产还是去打工,还是自己经营小生意都需要钱。第二轮调查完成于2013年,调查户数为28151户,抽样样本进一步扩大到全国29个省、262个县、1048个社区的广阔范围之内。
甘犁认为,这表明土地流转将带来巨大的改革红利。甘犁认为,农村土地的抵押能够显著提升正规信贷可得性。
我们把土地流转分为非常活跃、活跃和一般三组,在把所有特征变量控制了以后我们比较后发现,土地流转实实在在增加了农业的产值,净增产值10.4%,这是土地流转的改革红利。这两个可以相互验证的数据共同表明,因为某些原因,一些土地被白白抛荒而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如果土地流转的机制和客观条件更好一些,那抛荒现象就会减少。 4月20日,由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和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 《中国农村家庭金融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首次以农村家庭为调查中心,将包括收入构成、财务状况、信贷需求等农村家庭的诸多微观状况细致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因为农村跟城市相比,与金融机构的距离不一样。我们发现,在土地流转程度不活跃的情况下,土地闲置率接近20%,而在土地流转非常活跃的情况下,土地闲置率仅为13.5%,由此可见,土地流转对于提高农业亩产值,降低土地闲置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调查也显示,从2011年到2013年的两年间,农村土地闲置率从 13.5%上升到了15%,上升了1.5个百分点。 应当促进农民权利形成抵押物 《报告》显示,农村正规信贷需求十分旺盛,有借贷需求的家庭比例达到19.6%。
我们要落实三权抵押第一个就是要有证,现在城市申请抵押贷款都要拿证。农村家庭的正规信贷可得性约为27.6%,低于40.5%的全国平均水平。